收到劳动仲裁后,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步骤应对:
初步了解案件情况
领取劳动者的劳动仲裁申请书及证据材料。
分析申请书内容,甄别其真实性和合理性。
确认劳动仲裁的主体是否正确,双方是否成立劳动关系。
确定案件的处理思路。
积极调解
若企业存在明显的法律赔偿责任,如未签订劳动合同、未缴纳社保、未按时发放工资或加班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建议积极与劳动者沟通协商,尽量达成调解协议,减少损失。
调解不成积极应诉
若企业认为劳动者的申请事项没有法律依据或有争议,应在法定期限内(通常为收到申请书后的10日内)提交答辩状和证据材料,积极应诉。
积极准备开庭
确定开庭思路,准备好答辩状和相关证据材料,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考勤记录等。
提前写好开庭提纲,在开庭时积极陈述和辩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收到裁决后的处理
仔细阅读裁决内容,明确企业的权利与义务。
若对裁决结果不服,可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若选择接受裁决结果,关注裁决书中规定的履行期限,确保责任方履行义务。
若责任方未履行义务,可在履行期结束后的两年内申请强制执行。
查询裁决书生效情况
在裁决书下达后的十五日内,查询用人单位签收裁决书的时间。
到当地法院查询用人单位是否对仲裁裁决提起了诉讼,以判断裁决是否生效及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行动。
执行裁决
对于生效的裁决书,若责任方未主动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强制执行时,需准备充分的证据材料,包括裁决书原件、身份证明、执行申请书等。
法院将依法对责任方的财产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如查封、扣押、拍卖等,以确保裁决内容的实现。
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劳动仲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建议企业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及时与劳动者和法院沟通,确保程序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