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评论员
7月11日,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专场)在广州召开。这是7场专题会议的第一场,会上10位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研究机构代表就加快推进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交流发言,省政府7个部门负责同志作回应发言,面对面把脉问诊,进一步凝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合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多重要?它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能否建成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决定了能否在未来发展和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广东今年举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作出具体部署,印发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的工作方案,组织7个专题调研组奔赴全省各地开展调查研究,召开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全省上下正朝着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精准发力,努力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筋骨,筋骨强健方能行稳致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是极具先导性、战略性、颠覆性的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竞争最集中的领域。一定意义上说,谁能引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谁就能在先进制造业的竞争中占据主动,谁就能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中形成优势。首场专题会议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正是着眼于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深入一线调研,全面摸清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家底”,找准找实卡点堵点问题,推动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科研面临的困局、政策落实的难点,才能更好助力广东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为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好基础。
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究竟发展得怎么样?调研发现,广东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两大优势,目前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已经形成“芯片—算法—终端—应用”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产业链竞争力突出,技术攻关成果丰硕,应用赋能成效明显,区域优势潜力巨大。同时也要正视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比如关键技术基础支撑有待加强,场景应用充分赋能有待挖掘,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化有待协力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人才和资金支持有待持续加力,法治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概言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是引领未来发展、正在“破土而出”的主导技术与重磅产业,目前遇到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也需要在发展中解决。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政府、市场、社会等方方面面要以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为目标,集中发力、协同发力,综合运用各类政策措施,努力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掀起产业变革,机器人时代逐步照进现实。奋力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全省上下需以攻坚之势推动产业能级跃升,进一步集成政策、集中力量、集聚资源。特别是针对调研中发现的短板弱项,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把广东制造业基因和人工智能更好结合起来,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整体效能;要拓展应用场景“大舞台”,持续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领域开放应用场景,完善首台(套)等应用支持政策,让更多“AI+机器人”企业放开手脚实战实操、走向市场、做大规模;要做强金融资本“助推器”,加大创投资金供给,促进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以资本的乘数效应撬动产业升级;要营造创新生态“强磁场”,扎实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社区,积极引育高水平人才,培厚产业发展肥沃土壤。
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是广东有基础有条件、完全能够做大做强的新增长点。紧抓机遇,坚定必胜信心和决心,发挥好企业“主力军”作用、专家学者“智囊团”作用、人大代表“连心桥”作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必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同迎接人机共生的智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