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海关所属南疆海关关员在对一艘入境船舶实施登临检查时,在伙食库内的苹果中截获10余只疑似果蝇类有害生物,后经鉴定为斑翅果蝇。
在素有京津冀海上门户之称的天津港,白昼与黑夜的界限有些模糊。无论何时,这里都是码头机器轰鸣,岸桥长臂挥舞,全球船舶集散,各地车辆穿梭。在这个“不夜”的港口,有这样一群国门卫士。他们是天津海关所属天津南疆海关的关员,6个科室56名同志7×24小时倒班上岗,承担天津关区100%进口原油、70%矿产品、70%船舶和40%天然气的监管任务。
深夜:重量鉴定
凌晨1时,载有3.87万吨锰矿的“探险者”号轮缓缓靠泊天津港S5码头。在岸边准备完毕的天津南疆海关关员第一时间登上拖轮,进行水尺计重工作。这已经是他们当晚监管的第5条船舶。水尺计重是国际贸易的“公平秤”,通过测量船舶的六面水尺计算货物重量,并出具重量证书,供企业计价结算或对外索赔使用。
天津南疆海关查检一科关员史欣宇稳稳地抓住拖轮的扶手,拖轮缓缓向“探险者”号中部驶去。“水尺读数一定要准确,多一点、少一点都会对最终的重量结果产生影响。”史欣宇说,一定要在水面较为平稳的时候读数,这样数据才更真实。
清晨:矿产查验
清晨4时,太阳还没有跃出海平面,天津南疆海关查验三科关员张慧海已经带着“徒弟”在堆场开始忙碌。
“张师傅,怎么分辨这矿到底是不是固体废物呢?”面对年轻关员的询问,张慧海解释说,“初步从外观上看的话,一般矿产品颜色比较均衡,色泽饱满,没什么味道,就像咱们查验的这批矿一样。如果矿石坑坑洼洼有空洞,色差变化较大,还有刺鼻性气味,那就很有可能是固体废物了。”
天津南疆海关承担着天津港近70%的进口矿产品监管任务,全年无休、昼夜坚守,通关服务“永不打烊”是他们的庄严承诺。
正午:船舶检疫
正午12时,尽管戴了手套,天津南疆海关船舶监管二科关员邵忠阁还是被金属栏杆的温度“吓了一跳”。这是他当天登临的第三艘国际航行船舶,为应对船舶集中到港压力,邵忠阁和同事们在各个码头间穿梭,连午饭都是在车上解决的。
像是挑衅般,一个黑影从他眼前掠过,邵忠阁迅速挥动捕蝇网,对着空中的黑影扣了下去,将其精准抓获。经天津海关实验室鉴定,这个黑影是肖溜蝇,为天津口岸首次截获。
“我们必须严阵以待,确保每一项防控措施都落到实处。”邵忠阁表示。他所在的科室承担着天津海港口岸70%国际航行船舶的卫生检疫任务。邵忠阁和同事们对船舶携带病媒有害生物风险进行有效监测和科学评估,采用大数据分析、智慧卫生检疫等方式提高预警和检疫处置效能。
今年1月至6月,天津南疆海关累计监管矿产品1323批次,共计4647.43万吨,同比增长8.69%,累计监管矿产品短重15万吨、674批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74亿元。
图片由天津海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