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茅台劳动者丨郑凯文:从金融从业者到“数字匠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2:25:00    

走近郑凯文的办公桌,一张张便笺记录着数字化工作的AB面,左侧列着“茅台商旅安全加固”“数据中台建设”等重大项目,右侧则是“打印机驱动更新”“会议室话筒调试”等琐碎任务。

很难想象,两年前他还西装革履穿梭于金融世界。而今,他已成为茅台文旅公司数字化领域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2023年,郑凯文怀揣着对家乡和茅台品牌的热爱,通过社会招聘加入茅台文旅。那一年,茅台文旅公司数字化基础还较为薄弱。

“刚入职时,公司还在使用Excel和手工签字的方式报销出差费用,没有专职的IT岗,连OA系统也未完善。”毕业于东北大学物联网系的郑凯文仍记得初到公司的场景。

面对这样的“数字化”基础,郑凯文脑子里生出一个数字化构想。在没有专职IT岗的茅台文旅公司,郑凯文从“一个人的科技部”开始破冰之旅。

他计划将大学所学运用起来,从茅台文旅公司最核心的商旅系统切入,从0到1建设“茅台商旅”系统底层架构。

2024年初冬,郑凯文带领8人团队开启“百日攻坚战”。

白天,他与亚朵、锦江等7家大型酒店集团谈判协议,晚上调试系统至凌晨3点。

“最惊险的时刻出现在系统上线前夜。”郑凯文回忆道。

距离预定发布时间还剩2天,核心酒店数据调用模块突然出现数据溢流。团队成员都觉得只能推迟上线了,而郑凯文选择尽力一试,通宵达旦调试代码。

郑凯文在调试代码

最终,“茅台商旅”如期上线,成为服务茅台集团4万员工差旅的“中枢”: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342个地级市、36个国家,签约3万多家酒店及国航、川航等航空公司,订单量在茅台集团三大服务商中居首。

“茅台商旅”系统的成功上线,只是郑凯文宏大数字化构想的第一步。

在中国酒文化城,游客张女士通过小程序预约VR云游,身临其境地感受酿酒工艺的千年传承;智能检票系统根据客群自动分流,省去80%人工操作;停车场预警系统实时监测车位,化解了茅台镇“寸土寸金”的停车难题。

这些流畅体验的背后,是郑凯文团队构建的“数字神经网络”——参观结束后,系统根据游客的浏览记录推送文创产品,促成线上下单。这套由7台云服务器支撑的“1+2+4+N”架构平台,整合了票务管理、应急指挥、精准营销等功能,将景区运营效率提升40%。

“说服老员工拥抱智能检票系统是最难的。”郑凯文说。他针对不同的客群设置了不同的检票政策,省却了大量的人工操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员工们逐渐感受到了数字化带来的便利,反而成了数字化宣传员。

除了商旅系统和智慧景区系统,郑凯文还在茅台会务策展领域大展拳脚。

2024年,茅台集团红缨子高粱季活动上,2000名嘉宾的接待工作成为数字化会务系统的“大考”。

从收到电子邀请函开始,嘉宾的航班接机、酒店入住、会议日程甚至晚宴座位,都通过茅台文旅搭建的会务系统无缝衔接。

这背后是郑凯文与茅台文旅策展事业部领导同事的数次需求沟通,数十次推倒重来的系统优化。

针对“嘉宾多次行程改变导致接送混乱”等痛点,开发动态提醒通知算法,保障接待流程畅通。

如今,这套系统已支撑茅台集团在全国举办的许多大型活动,接待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

在网络安全领域,郑凯文推动建立“4+3+2”防护体系:每月巡检信息系统、排查整改非正版软件、梳理系统资产台账、起草网络安全制度;每季度备份关键数据至茅台云,漏洞扫描覆盖28台服务器。

如今,茅台文旅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郑凯文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他正马不停蹄地着手下一个构想。

郑凯文看来,地域文化IP“黄小西”逐渐成为推动酒旅融合的重要载体。这一IP以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为灵感,通过精细化的设计,打造出兼具民族特色与现代美感的形象。接下来,茅台文旅公司计划围绕“黄小西”拓展文创产品,如民族服饰、数字互动等。让“黄小西”在贵州各大景区“穿上”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成为游客体验多元文化的窗口。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茅台,了解贵州,让茅台文旅的品牌更加闪亮。

当谈及工作感悟时,郑凯文说:“和老师傅们酿造茅台酒一样,数字化也需要匠人精神。每次系统迭代就像酿造工艺,需要精益求精。我的目标是尽自己所能,让每一个建设的数字化项目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以‘数字+文旅’助力茅台文旅行稳致远。”

正是凭借这种执着的追求,郑凯文带领技术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创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显玉 陈超

编辑 祝浪

二审 贺诗涵

三审 周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