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4日讯 (山东台综合广播 李兴苗)日前,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上海举行颁奖典礼。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剧团)的青年演员尹春媛凭借折子戏专场的精彩表现,成功摘得本届梅花奖。今天,记者对话尹春媛,了解这位90后青年演员的戏曲故事。
记 者:当得知自己获得戏剧梅花奖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尹春媛:说实话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就不自觉流下来了。这一路走来的艰辛,每一位戏剧人都能够感同身受。在我们每一位戏剧人心中,梅花奖是非常神圣的奖项,我们也是一直奔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攀登。等奖真正放到我手里的那一刻 ,我的心情真的是感动,感恩,感谢,感概。当然更多的还是提醒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去做,才能对得起这朵鲜艳而高贵的“梅花”。
记 者:这次颁奖其实也是能与其他剧种很好交流的机会,有哪些收获?
尹春媛:最大的收获就是让上海市民乃至全国的观众了解了柳子戏,而且他们的反馈出乎我的意料,观众的共鸣和反响非常好,他们非常喜欢。在演出完之后,我们在台上待了半个多小时,有很多观众上来说,第一次听到柳子戏,没想到这么好听。我说,我们这个剧种兼容性比较广,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典雅,因为它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深远厚重的。所以我觉得在全国的专业舞台上展示,可以让大家更深入地去接触我们这个剧种。
记 者:你最早接触戏曲是什么时候?如何与柳子戏结缘?
尹春媛:我就是生长在“戏窝子”里面的,我的家乡是山东郓城,是我们柳子戏的发源地之一 ,在我很小的时候,几乎每家都有会唱柳子戏唱段的人。我的老爷爷是男旦 ,我的二爷爷吹笙 ,我的爷爷是演丑角 ,他们不是专业的演员,但很喜欢,都是庄户剧团里面的业余爱好者。在没有学习戏曲之前,我就跟着我的老爷爷学习柳子戏的唱段,那时候就觉得挺好听,没事儿学一段。机缘巧合,在2000年,学校到我们村招生,就正式开始柳子戏的学习道路。
记 者:进入专业院团之后,你是如何提高业务能力的?
尹春媛:我们基本上每年至少一到两出大戏,尤其再到后来这几年我们成熟以后。我觉得感触特别深,就是我们院团的老师们,他们真的非常帮助我们青年人。私下里也好,舞台上也好,都是全心全意在帮助我们,所以这也促成了我们青年这一代在近几年成长非常快,也促成了这次能够有实力,有能力去参加梅花奖的终评。
记 者:为了这次梅花奖的评选做了哪些准备?
尹春媛:这次选剧目我们是经过很深入的考量。相较于一出完整大戏,折子戏的难度是更高的。因为三出戏就一个人,从头到尾站在台上去表演。怎样才能让观众不审美疲劳?我想首先要跨行当,展现自己的文武双全。第一出戏就是我们的传统剧目《玩会跳船》,也是我们柳子戏旦角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出剧目。我们精益求精,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人物的一颦一笑都做到了极致。第二出戏是跨行当的一出戏《老青天》。这出戏我们创排了三到四年的时间,最近演了 100多场。一开始我非常没有信心,因为它是花旦、花衫里面还夹杂了一丝彩旦的成分。我现在演的越多越慢慢琢磨人物的内心,应该演的是最舒服,观众的反馈也是,没想到这样的小人物演的这么精彩。第三出戏《巾帼雄风》。这是 2013年为我们青年人创办的一出剧目,这一折就是属于正宗的的刀马旦戏,有大刀下场花,踢出手,翻身等很多高难度的动作。
记 者:能够带着柳子戏站上戏剧最高奖台,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尹春媛:其实我现在都不敢相信获奖了。我师父是第22届梅花奖,至今已经 20年整的时间。我师父那时候拿梅花奖就很不容易,她跟我讲,一个演员能走到这一步,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我们整个剧团,整个剧种的成功。我觉得师父、老师们对我也是倾注了非常大心血。能有这个机会让我们这个剧种再次站上梅花奖的舞台,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难,对于我们这个剧种来说也是。
记 者:作为一名青年戏曲演员,如何看待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尹春媛:我认为,近几年大家关注更传统的,更有文化底蕴的,或者年代更久远的剧种。现在大家都叫“国粹”,尤其是年轻人特别关注,喜欢扮相 ,喜欢戏曲表演,因为它有很深的底蕴在里面。作为青年戏曲演员,我们首先要注重传承,我们每一个剧种的每一出戏、每一个剧目都是老一代艺术家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都是经典,这是我们的责任。创新和发展的话,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媒体的一些优势去传播我们的戏曲。我也有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以大家喜欢的表演形式,以年轻人的视角去宣传我们的剧种。
记 者:可以给年轻的戏曲人一些建议吗?
尹春媛: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挫折,也有瓶颈期。我觉得,尤其是作为戏曲演员特别不容易 ,大家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真实存在的。所以我觉得这个行业要耐得住要寂寞,坚持住自己的初心,不断努力、不断奔跑、不断攀登,总会走到自己理想的那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