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张启平
5月3日,新加坡举行第14届国会选举,来自11个政党的204名候选人和两名无党籍人士争夺32个选区的92个席位(另有5席为人民行动党无对手当选),这也是1963年以来候选人最多的一届国会选举。
当地时间2025年5月3日,新加坡总理、人民行动党秘书长黄循财(右二)在竞选集会上感谢支持者和选民。视觉中国 图
在美国“对等关税”冲击全球贸易规则、地区局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如何应对关税等外部挑战成为此次选举各方关注的核心议题。计票结果显示,执政党人民行动党得票率为65.57%。不仅高于2020年大选的61.24%,还以87个议席延续其执政地位。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此次胜选是民众“信任、求稳以及对政府有信心的信号”。而工人党作为唯一有席位的反对党,在国会的席位数略有下降,也保住了10席。从席位分布看,此次国会选举对现有政治格局影响较小,然而选举过程中各方的“求稳”与“求变”,都反映出新加坡在内外环境的剧烈变动中寻求确定性的诸多尝试。
变中求稳:外部风暴下的朝野之争
此次议会选举恰逢美国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公布。尽管新加坡仅被征收最基础的10%关税,但仍对其外贸和区域金融中心业务造成了较严重影响。新加坡金管局4月28日发布的《宏观经济评估》报告显示,美国是新加坡第二大出口市场,去年占出口总额的11%。此次直接受美国10%基准关税冲击的产品占新加坡对美出口的55%。受此影响,新加坡贸工部将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3%下调至0%~2%。在此背景下,人民行动党强调必须组成稳定的强力领导团队来应对外部不稳定性,工人党和前进党等在野阵营则主张国会现有格局应进一步走向多元化。这种观念上的分歧不仅是朝野各党争夺席位的政治需要,也反映出不同政治力量对国家发展方向的判断。而从选举结果来看,民众尽管对经济政策存在关切甚至不满,但更加期待一个在关税风暴中能够凝聚共识的强有力的政府。
除了关税议题,所谓的“外国势力介入”风波也给此次大选带来了一层来自外部的阴影。4月23日提名日后,随着淡宾尼(Tampines)选区内主管伊斯兰教事务的政府部长马善高和工人党副主席费沙两位马来裔候选人获得各自党派提名,竞选议题迅速从地方性的选举事务上升至有关身份政治的讨论。在此背景下,马来西亚伊斯兰党总财政依斯干达(Iskandar)等多位马来西亚政治人物就该选区竞选发表争议性言论,抨击执政党马来族候选人资格和新加坡房屋政策,并将其与移民问题挂钩。新加坡政府随即要求社交媒体公司在境内屏蔽上述帖文。尽管新加坡各党派包括潜在受益的工人党在内均表达了对政府立场和多元种族政治原则的支持,这一风波仍反映出新加坡作为小国不可避免的脆弱性和多元社会面临的认同难题。
稳中求变:内阁“足球队”的新老交替
本届大选是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就任后首次以执政党秘书长身份参与选举。伴随着新一代领导层掌舵,这次共有包括4名现任内阁成员在内的20名行动党议员引退,其中不乏副总理王瑞杰、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国防部长黄永宏等重要人物。由于上述老牌议员的退出,人民行动党面临着大量新面孔在选区立足未稳的情况。为此,人民行动党将一批重量级部长,例如负责对美关税谈判的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等临时调换至新集选区榜鹅(Punggol),意图借助其知名度实现新老面孔的平稳过渡。尽管这有助于巩固原有选区席位,但也导致一批内阁部长面临客场作战、失去国会议员和内阁成员身份的风险。最终,人民行动党在榜鹅集选区以55%的得票率艰难过关,这招“险棋”总算是有惊无险。
随着选举结果出炉,新一届内阁名单将成为接下来新加坡政坛的焦点。对此黄循财在5月1日的竞选演说中曾表示,面对外部挑战需要与中美已有长期互信且关系密切的人来应对。他用足球队做比喻,表示政府部长应对关税危机的角色“犹如足球队首发球员”,而团队候补成员将无法发挥相同水平。前国务资政吴作栋、李显龙等也在随后作出类似表态。这些都表明,新一届内阁将在沿用现有外交、工贸核心人选的基础上适当引入新面孔,并对已去职的安全、国防负责人及其团队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以求“稳中有变”,在妥善处理与大国关系的同时为未来第五代执政团队奠定基础。
国会选举与对华关系
此次议会选举中,选民关注的主要是民生问题,如经济增长趋缓、增收消费税、补贴金问题等,无一例外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威胁直接或间接相关。因此,朝野各党有关外交议题的政见主要集中于如何应对关税冲击、开展对美磋商等,以往备受关注的中美竞争议题在此次选举中反而相对“缺位”,这种对比恰恰反衬出中新关系的良好态势。
2024年5月黄循财就任新加坡总理以来,双边关系在已有的高水平基础上全面发展,在政治、经贸等领域的互信程度不断加深。2024年9月,新加坡外长维文访华,标志中新两国执政党年度互访机制正式启动。2024年11月,新加坡大华银行在新交所成功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3年期的熊猫债,这是熊猫债首次登陆中国地区以外的亚洲交易所。2024年12月31日,中新自由贸易协定4.0升级版正式实施,首次采用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并承诺通过降低双边市场准入促进服务投资的进一步便利化。一系列事实证明,中新两国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树立了国与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典范。
展望未来五年的中新关系,从新方领导人表态看,新一届政府在外交和对外贸易人选上将保持相当的连续性,进而有助于维持对华政策的稳定性。而从外部环境看,中新两国对彼此的发展战略走向有着清晰的预期。随着两国建交迈入第35周年,中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将为新加坡的繁荣提供宝贵的确定性支撑。
(张启平,北京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本期编辑 邹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