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的“奇妙旅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5 10:05:00    


这两天有两大新闻特别吸睛,一个是内蒙古首座低压固态加氢示范站建成,另一个是北方稀土贮氢公司氢能电动两轮车下线,这两件事看似独立,但它们都是北方稀土打造的“稀土固态储氢材料-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完整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是同一盘大棋上的两颗棋子。

据报道,包头市特别是其下辖的达茂旗,太阳能辐射强,是光伏发电资源的一类区域。

达茂旗风大、光照足,凭借丰富的风光资源就可以生产出越来越多的绿氢。目前,华电氢能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示范项目已稳定运行1年多,年产绿氢7800吨。

丰富的风光资源是氢能的“源头”,华电的制氢项目是“生产端”,而北方稀土贮氢公司低压固态储氢技术的出现,为安全高效利用这些氢能提供了关键的解决方案。

低压固态储氢技术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它拥有传统技术(高压气态储氢和低温液态储氢技术)难以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高一低”:

一是高储氢密度,单位体积存储的氢气量更大,能实现氢气的跨季节长周期存储,解决了气态储氢体积能量密度低、液态储氢需要极低温且挥发损失大的痛点。

二是高安全性能,氢气被吸附在固体材料中,无需高压或极低温条件,显著降低了泄漏、爆炸等安全风险。

三是充放氢压力低,工作在较低压力下,操作更简便,同时也降低了维护成本。

其实,北方稀土早已布局氢能赛道,它在这条技术链上的突破,核心驱动力来自稀土固态储氢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这种材料就像一块特殊的“海绵”,能在较低压力下,安全、高效地吸附和释放氢气。可以说,正是企业有了先进的稀土固态储氢材料,低压固态储氢技术才有了实现和应用的根基。

从氢能产业的整个链条来看,达茂旗的华电项目稳稳地解决了“氢从哪来”的源头问题,而低压固态储氢技术则解决了“氢怎么存、怎么运”的关键难题,这是整个产业链闭环中的前两步。

打通氢能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关键在于终端应用,只有让氢气实实在在地用起来,才能实现其商业价值,真正盘活整个产业链。最近,北方稀土贮氢公司首批50辆氢能电动两轮车的陆续下线,正是迈出这关键一步的重要实践。该车的优势在于使用了公司自主研发的固态储氢瓶,储氢瓶的核心是采用了稀土固态储氢材料。据报道,相比传统电动车,氢能电动两轮车续航提升了1.5倍,使用全程完全零碳排放,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远远超过传统锂电池,严寒天气也能畅行无阻。

从氢气到氢能电动车的旅程,是一次将绿色能源通过高效、安全的方式转化为驱动我们低碳生活的动力的变革,意味着低压固态储氢技术和稀土储氢材料经受住了从技术验证到市场推广的关键考验。而北方稀土也实现了从核心材料到运行系统再到应用场景的完整固态储氢产业链条。

让氢能从“宏大叙事”走向“人间烟火”。随着包头“低压固态加氢示范站”的建成和未来更多加氢柜的布局,“储能之都”的战略,正通过一个个具体示范项目一步步嵌入我们的生活。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玉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