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立德树人的答案——读《“大思政课”善用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05:50:00    

作者:韩强(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大思政课”的实践探索已取得显著成果,如何做得更好,仍需进一步明确认知。楚国清教授所著《“大思政课”善用之——基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理论与实践》,为这一关键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探索性答案。这部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从时代背景、价值遵循、建设基础、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落实机制六个维度,系统地阐释了对“大思政课”的认识,既是理论思考的结晶,也是实践的成果。

该书呈现出两大鲜明特点。其一,系统梳理了“大思政课”的理论脉络。“大思政课”的演进,经历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再到“大思政课”的发展历程。其核心在于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功能,同时推动其他课程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实现同向同行。作者在书中对这一理论发展轨迹的梳理,为读者理解“大思政课”的内涵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二,深入探讨了“大思政课”的前沿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大思政课”涉及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诸如工作格局的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衔接,以及实践教学的定位等。尽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已有相关规定,但在理论认知和实践操作层面,依然需要不断完善。而该书基于六个维度构建的逻辑架构,为这些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全新的参考视角。

在具体内容上,作者对“大思政课”的核心概念与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关于“大思政课”的内涵,他从“大”“用”“育”三个层面进行建构:深刻理解“大”的内涵,强调格局、视野、主题、目标和课堂的“五大”特质;精准把握“用”的逻辑,注重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精心搭建“育”的载体,以系统观念推进育人工作。针对“大思政课”的必要性,作者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机制以及青年使命等视角展开论述,论证充分且具有说服力。

在落实机制与课程关系方面,该书同样给出清晰的思路。落实机制上,需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深化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关系上,明确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是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关键,而“大思政课”则是打通理论与实践、融合校内与校外教育的根本路径。这些认识与实践思路,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大思政课”及其实施路径的深度思考。

该书全面深入地回应“大思政课”建设的相关问题,无论是对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具有很高的学习与借鉴价值。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0日 11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