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察丨欧洲的斡旋更像陪衬?“美国才是伊朗核危机的始作俑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7 15:27:00    

近日,伊朗与英国、法国和德国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谈,就恢复履行伊核协议以及相关制裁问题交换了意见。

此次会谈是以色列与伊朗自6月24日实现停火以来,伊朗与英法德三国首次就伊核问题举行正式的线下会谈。

虽然会谈没有取得突破性成果,但受到各方广泛关注。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截图

欧洲欲重启“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德国之声”国际新闻资深记者卢西亚·舒尔滕表示,此次欧洲三国与伊朗就伊核问题进行会谈,既是为了向伊朗施压,也是为了探听伊朗浓缩铀的去向。

舒尔滕称,欧洲绝不希望伊朗拥有核武器,但他们也希望伊朗能重返谈判桌,通过外交途径、协商解决当前问题。

舒尔滕指出,欧洲领导人提出的核心诉求是要求伊朗重新接纳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入境,并要求伊朗说明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中所指的高浓缩铀的去向。此外,会谈中的另一个重大分歧在于是否重启“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卢西亚·舒尔滕(资料图)

有消息称,欧洲可能在夏季末重启“快速恢复制裁”机制。

根据2015年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快速恢复制裁”条款允许签署国采取措施应对伊朗的违规行为,该条款将于今年10月到期。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14日与英法德外长通电话,同意将8月底设定为伊朗与美国达成核协议的最后期限,否则英法德三国将启动该程序,恢复对伊朗制裁。

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报道截图

美国智库“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共同创始人兼执行副总裁特里塔·帕西表示,英法德三国以启动所谓“快速恢复制裁”机制为筹码,只会使局势进一步升级,“要求伊朗没有浓缩铀从来就不现实,这根本是以色列故意设置的毒丸条款,他们明知(‘重启’对伊制裁)只会引发其期望的对抗局面”。

特里塔·帕西(资料图)

美国对伊朗的核计划进行了资助

今年6月,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授意之下,美军出动上百架军机,包括B-2隐形轰炸机,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发动了空袭。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近日在美国媒体的节目中就表示,虽然伊朗核设施在美军的空袭中遭到了重创,但是伊朗不会放弃铀浓缩活动。

阿拉格齐:“我们不可能放弃铀浓缩活动,这是伊朗科学家自主取得的成果。如今,这更关乎国家尊严问题。技术还在,科学家们还在,那些运作这些设施的人员也都还在。厂房可以重建,设施可以修复,机器设备也可以更换,因为核心技术始终掌握在我们手中。”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截图

7月21日,特朗普又大放厥词,称“如有必要,美国将再次打击伊朗核设施”。

“欧洲新闻”网报道截图

英国“牛津分析公司”副总监劳拉·詹姆斯表示,美国与伊朗矛盾重重,伊朗核问题谈判在短期内无法达成共识。

詹姆斯:“当前局势下,伊朗的底线已非常明确:任何协议都必须包含‘保障伊朗核设施不再遭受美以袭击’的条款。同时,国内铀浓缩权利已成为伊朗不可退让的核心象征。而眼下美国也绝不可能接受允许伊朗进行铀浓缩的协议,这就构成了根本性矛盾。这种态势下,美伊关键谈判难有突破,欧洲三国的斡旋更像是陪衬。”

劳拉·詹姆斯(资料图)

伊核问题爆发至今,2015年的伊核协议仍是最佳解决方案。然而,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却是,美国是伊核危机的始作俑者。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迈赫兰·莫斯塔法维是一名伊朗籍的化学家,他在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夕抵达法国居住生活。据他透露,早在巴列维王朝时代,美国就对伊朗的核计划进行了资助。

莫斯塔法维:“最初是巴列维国王开启了核计划,官方宣称的目标是在伊朗建造数十座核电站,但国王内心其实也想拥有核弹。解密文件显示,美国政府对此心知肚明。根据协议,伊朗向法国提供资金,由法国进行铀浓缩后再运回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时,伊朗仅拥有一座小型研究用核反应堆。这座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提供的装置有个关键细节:最初使用丰度近90%的高浓缩铀运行,后经改造才转为使用丰度为20%的浓缩铀。”

莫斯塔法维(资料图)

据史料记载,美国和以色列试图铲除的伊朗核能力,恰恰是半个多世纪前美国亲手培养起来的。

1953年8月,美国中央情报局支持英国在伊朗策划政变,扶持已被废黜的巴列维国王重新掌权。

1957年,伊朗与美国签署了民用核能协议,美国开始为伊方培训核技术人才。

1967年,美国向伊朗提供了一座核反应堆及铀燃料。

1974年,巴列维国王成立伊朗原子能组织,并开始建设布什尔核电站,与此同时向更多国家寻求核技术援助。

1978年,伊朗与美国达成购买8座核反应堆的合同。

美国《纽约时报》: 当特朗普总统下令对伊朗的核计划进行军事打击时,他正面临着一场危机,这场危机是美国几十年前向伊朗提供核技术的种子,在不知不觉中萌发的。

正如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所说,伊核问题久拖不决,主要责任在美方。

傅聪:“是美国在2018年单方面退出伊核全面协议,恢复并不断升级对伊单边制裁,采取极限施压措施,致使伊方无法享有协议赋予的经济红利,被迫减少履行协议义务。又是美国置自身信誉于不顾,悍然对伊核设施发动军事打击,破坏了由其自身发起的谈判进程,再度导致伊核问题陷入困局,地区局势骤然升级。”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蔡耀远 王增丽

撰稿丨李皓

编辑丨林维

签审丨蔡耀远

监制丨关娟娟

责任编辑:林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