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朝香 通讯员 韩姝阳 宋黎胜 周泽楷
“真不敢相信,我真的当妈妈了!”近日,32岁的小冯(化名)抱着出生不久的孩子回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对产科医务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这位产妇幸福与喜悦的背后,是医生们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
几个月前,孕12周的小冯攥着超声报告,挪进浙江省人民医院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杨立伟的诊室,声音止不住发颤:“医生,NT值4.5mm是不是意味孩子保不住了?”原本满心期待的产检,没成想竟变成了一场让她揪心的“闯关之旅”。
小冯属于常规产检人群,孕11-13⁺⁶周做 NT(胎儿颈后透明层)超声检查时,结果让她和丈夫瞬间蒙了——胎儿NT厚度达4.5mm。要知道,NT正常标准是2.5mm以内,超过3.5mm就属于重度增厚,而重度增厚组胎儿先天性异常发生率约47.9%,引产率也高达46.9%。
经验丰富的杨立伟告诉小冯,4.5mm确已处于高风险区间,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可能超过14%,但别轻言放弃。在杨立伟的建议下,小冯进一步做了介入性产前诊断。“羊水穿刺的风险确实存在,但现在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和熟练的临床操作保驾护航,胎儿丢失的风险已经大幅降低,对我们医院来讲不足千分之一。”

医院供图
和家属反复沟通后,小冯终于下定决心做羊水穿刺。羊水核型分析显示胎儿没有常见染色体数目异常,但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检测发现,胎儿15q11.2区域存在一段微缺失。
“这段缺失会不会影响孩子发育?”小冯与丈夫刚放松下来的心骤然又拎了起来。“CNV检测比传统核型分析能多检出1.85%-3.7%的异常,但部分微缺失需要结合家系验证才能更好判断。”于是,小冯和丈夫选择进行家系全外检测,一方面进行微缺失片段的家系验证,另一方面进行单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小冯也携带相同微缺失,但身体健康,没有明显异常,结合蛋白功能预测,医生判定这段微缺失是良性变异,暂时排除了遗传致病风险,家系全外检测也没有发现明确致病的单基因变异。
杨立伟医生团队组织开展多学科会诊,结合胎儿最新的四维超声,确认胎儿没有额外的结构异常,最终出具了产前诊断3类意见:提示良性或致病性不明确,孕期密切观察,无需特殊干预。在医生团队竭尽全力护航下,小冯终于在孕39周顺利诞下健康男宝宝。如今,宝宝满月体检一切正常。
杨立伟介绍,其实NT增厚从来不是“死刑判决”。对于NT增厚的孕妈咪,除了必要的诊断检查,孕期规律产检也尤为重要——孕中期的大排畸超声(孕 20-24 周)可重点排查胎儿结构畸形,孕晚期的超声监测能及时关注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总之,只要全程遵循专业医生指导,不遗漏关键检查,即使遇到NT增厚,也能最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
新闻+
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是指超声下胎儿颈后皮肤与深部软组织之间的薄层液性暗区,目前认为是胎儿颈部淋巴管与颈静脉窦相通之前,由于生理性淋巴液回流障碍,导致组织液和淋巴液在颈部短暂性积聚而成,是几乎所有胎儿在早孕期(10~14 周)都会出现的一种超声征象。
在正常胎儿中,随着淋巴回流建立,NT在淋巴液顺利引流入静脉系统后会逐渐消失。但是在部分发育异常的胎儿中,可能受淋巴系统发育迟缓、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胸腔压力升高等因素的影响,使淋巴回流建立的时间延迟,往往会出现NT增厚、持续时间延长等改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