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李征明烈士的两个妹妹李曼、李晖分别从安徽宣城、芜湖来到沈阳,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前,李曼手捧一封永远寄不出的家书读给哥哥听,姐妹俩分别诉说着对二哥的思念。
家书里仨妹妹各有“表情”
李征明1950年从江苏宿迁入伍,1952年赴朝,任志愿军第24军70师201团教导队文化教员。1953年6月23日晚,他牺牲在上甘岭前线。生前他曾多次给家里写信,因照顾识字不多的妹妹们,书信里很多关键词他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李曼在家排行老七,比二哥李征明足足小了12岁。李曼说:“二哥当兵走的那年20岁,我才8岁,如今我都83岁了。二哥给家里来过多封信,留存下来的有7封。他的每一封信都很有趣,也很温暖。等他来信,是我那时最快乐的时光。”

▲写给妹妹的信。
在李征明写给三个妹妹的家书里,开头的称呼都是手绘的可爱妹妹。都是人头像,如何区分她们呢?李曼解释说:“我妹妹的头发很短,我的头发比她长一点,我二姐的头发前头有蓬松感。因为细节画得很好,所以我们一看就知道是写给谁的。当时收到信的时候,我们看着信上这么传神的图画,我们姊妹三个都高兴得不得了。二哥自幼聪明好学,会画画,会拉胡琴,歌唱得也好。”
李征明写给妹妹的家书,每一封都画了5个以上可爱的小插图,就像今天的“表情包”。这些“表情包”,有日历、自己的画像、上甘岭、课本、信、学校、妹妹的画像等。身为文化教员的李征明显然并非不会写字,且他的文字书写得非常漂亮,之所以用图画代替文字,可能是出于和自己妹妹之间的互动。
李征明用家书寄托对家人的思念,鼓励妹妹们努力学习。在写给父母的书信里,则是温暖问候的宽慰和坚定志向的表达。
李曼说:“这所有的信里,二哥没有提一个苦字,他总是说一句话,‘我在上甘岭一切都好,不要挂念。’而写给我们的每一封信,他都会提到‘学习’二字,他是很关心我们这些妹妹的。”
来到离二哥最近的地方
李征明爱给家里写信,家人也爱看他的来信。可是有半年多没收到信了,家人预感到有不好的事发生。李曼回忆:“有一段时间,妈妈总是跑到邮局去等信,可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归。”1954年1月23日,家里收到李征明生前部队战友的来信,等来的是李征明牺牲的消息。
“从知道消息那天起,妈妈每天都拎着一个竹筐子,装着火纸,带着我去家附近的一个大路口,朝着她以为的朝鲜方向,给二哥烧纸。”李曼说。
一个多月后,母亲的头发几乎全变白了。更让李曼没想到的是,几天后,母亲竟独自步行几十里路到县城,乘车前往南京,找到了省里的民政部门,她想要一份证明,去朝鲜找回儿子的遗骸。
1999年1月,李曼的母亲去世了。“母亲临终前一再交代我们,要永远把二哥记在心里,惦记着他,要想办法找到他的遗骸,接他回家。”李曼回忆道。
2020年,李曼将6封家书分别捐赠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李征明的故事。
这次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前,是李曼第二次来,她说,有哥哥的名字在,这里就是离哥哥最近的地方。而她的妹妹李晖是第一次来,李晖说:“看到英名墙上哥哥的名字,感觉只有两个字,难过。”

▲两位年逾80岁的妹妹抚摸英名墙上李征明烈士的名字。
姐妹俩站在凳子上用手抚摸英名墙上哥哥的名字,雪白的头发与英名墙形成反差,哥哥心中的小妹妹如今也都老了。她们带来了家乡的特产祭奠二哥。站在英名墙前,李曼还赋诗一首献给哥哥:“兄长长眠在异乡,山高水远难探望,唯有祭拜纪念园,英名长存英烈墙。捐躯七十二周年,仍然长眠在朝鲜,亲人寻觅找不见,只留英名在人间。今日陵园忆故人,岁月悠悠谁牵魂,流水无情七十载,冷落五月梦黄昏,五圣山下尸骨寒,追悼亲人年复年,今日又见英烈名,挥泪题诗当纸钱。”
妹妹李晖也赋诗一首:“思念兄长不见兄,细读家书泪朦胧。图文并茂心良苦,督促弟妹勤用功。逐字逐句皆铭记,战地家书抵万金。此生以兄为榜样,砥砺奋进踏征程。热血换得家国旺,山河秀美不忘兄。铁骨柔情男子汉,家国情怀永传颂。”
英名墙前给二哥读家书
再也收不到哥哥的来信了,只留下无尽的思念。
2020年10月25日,李曼特意给二哥写了一封信,虽然无法寄出,但如今她把信带到英名墙前,读给哥哥听,希望哥哥能听到。
亲爱的征明二哥:
你在远方还好吗?妹妹真的很想很想你……
当年收到你的来信,我们小姐妹三人看着图文并茂的内容,都非常高兴。还没有来得及给你回信,噩耗便从天外飞来,全家人悲痛欲绝。几天时间,母亲满头黑发变成白发,父亲整日垂头不语,夜不能寐,只能靠赋诗抒发思儿情怀。
你赴朝时没有从家里经过,连一张全家合影都没有留下,这成为全家的遗憾。如今再细读你的家书,每读一次都泪流满面,好像你就在我的面前和我促膝谈心。信在,人却不在了……
哥哥呀!我很听你的话,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没有辜负你对我的殷切期望。可是,你说送我们上女子中学,你说争取戴上军功章回来见毛主席,你说战争胜利回来和家人团聚,你没有兑现诺言,却把鲜活的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那片血染的土地上!
我知道,你和战友们是为了将战争抵挡在国门之外,让全国人民和家人永远过上好日子。如今,山河已无恙,生活奔小康,你的心愿实现了!可是你却长眠在朝鲜我们找不到的地方,家人的心愿迟迟未了啊!
现在好多志愿者在帮助寻找你的墓地,到那时亲人们一定前往祭奠,带你回归故里。
满江渔火为你点亮,亲人盼你早回故乡!
二哥,安息吧!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周贤忠 摄影:周贤忠
视频:周贤忠/摄 钟俊东/剪辑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