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绣花的“台湾熊猫”:长居广东30年,拼出人生新“高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2:15:00    

Transparency

“说来也奇怪,我虽然患有老花、近视,还畏光,但只要拿起针,就完全不用戴眼镜。”林俊亿半开玩笑地“凡尔赛”起来:“老天爷赏饭吃”。说着,他随手摘下眼镜,拿起案头的绣具开始穿针引线。只见他胖乎乎的手稳稳握住针线,在香云纱上灵活翻飞,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英雄花”(笔者注:木棉花)便跃然纱上。

林俊亿展示传统刺绣技艺

三十年前,来自台湾云林县台西乡的林俊亿,背着书包“勇闯”广东。从广东的村村落落,到广西、贵州的山山水水,他一路“拜师学艺”,学习各地非遗技法。如今的他,手握土家织锦、广绣、香云纱等29项绝活,成为土家织锦非遗传承人,也是国家一级皮具设计师,在荔湾湖畔开着一家红红火火的非遗文创工作室。

香云纱制成的精美服饰、充满国画韵味的手工皮具、别致的石头雕刻饰品、传统刺绣桌布……这些凝聚着各地传统非遗技艺的文创产品,已成为林俊亿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只要肯拼,就能在这里安居乐业”

林俊亿介绍,5岁起他便能拿起针线,靠着缝纽扣的手艺赚零花钱。“我爸爸在台湾是西装定制师傅,妈妈也跟着一起做制衣。我家有三兄弟,但就只有我遗传了父母的手艺。”14岁时,他到台湾一家纺织工厂做学徒;18岁开始第一次创业开工厂;20岁当兵退伍后,他来了大陆,而这并非一时冲动。

上世纪90年代的台湾,服务业火爆,工厂却闹起“用工荒”,年轻人宁可扎堆便利店打零工,也不愿进车间吃苦。与此同时,大陆的改革开放春风正劲,经济蓬勃发展,劳动力充足,到处都是机遇。林俊亿掰着指头算:“台湾工人月薪5000元,广州才700元,这人口红利太大了,当时就恨不得立刻把台湾的工厂搬到广州来!”

其实,广州这座城市早已在他心里“种草”。“第一次听说广州,是小时候在台北孙中山纪念馆被黄花岗烈士的故事触动,后来看了《广东十虎》这部剧,又被剧中的武术吸引。”对于这座充满历史故事和江湖情怀的城市,林俊亿满是好奇与向往。

林俊亿参加2025广东时装周

在广州扎根办厂后,他惊喜地发现:“只要肯拼,就能在这里安居乐业。”尽管一开始连广东话都听不懂,但热情的“老广”们不厌其烦地用广式普通话和他唠家常。“这里的天气和台湾一样暖,人心更暖!”

为了学粤语,他想出“重金求练”的办法,拜托厂里员工监督:“说一句普通话,罚我10块钱!”后来才发现,厂里工人的广东话掺杂着湛江、茂名、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的口音,五花八门的腔调常把他绕得晕头转向。可他越学越上瘾,还总结出了各地发音的差异。

在文创店里,林俊亿教客人学做扎染

靠着这股拼劲,他的工厂很快在广州站稳脚跟。“有个美国品牌以前一年才卖一两千个包,我接手设计后,销量直接飙到近20万个!”回忆这段“高光时刻”,林俊亿满脸骄傲。

前几年疫情期间,他果断当起“甩手掌柜”,将生产线交给老员工打理。“现在我只管专心学非遗、传播非遗,这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

“我希望是自己是那个有心人”

起初,林俊亿的工厂主攻皮具外贸订单。碰上客户要求特殊材质、新奇元素,他就化身“寻宝猎人”,满世界找灵感。也正是在这“淘货”路上,他结识了不少国内少数民族朋友,一头扎进了非遗的“大观园”。

林俊亿学习土家织锦

“做着做着就明白了,工厂想站稳脚跟,原创设计才有竞争力。”于是,他开启“特种兵”模式,跑遍广东、广西、湖南的村寨,跟着老师傅学习土家织锦、广绣、苏绣、香云纱……越学越上瘾,彻底被大陆非遗的魅力“圈粉”。如今,他已掌握29项非遗技法。

2019年,林俊亿带着原创非遗作品参加米兰国际皮具及时尚配饰展MIPEL,成为唯一一个进入主展馆的华人设计师。当全世界的设计大咖看到他把千年中华文化“变”成时髦单品时,个个惊叹不已。

这些年,林俊亿又“解锁”了新身份——高校客座老师。他把台湾少数民族的宝藏手艺带进课堂,太鲁阁织锦、布农十字绣,都成了与广东学生互动的“活教材”。

林俊亿设计的文创产品

说起两岸非遗现状,他有些感慨:“台湾非遗现在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年轻人不愿意学,但大陆这边很多青年很喜欢这些非遗技艺。这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承载着民族文化,应该好好传承下去,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美。”

平日里,林俊亿闲不下来,总爱去永庆坊、南越王博物院“扫街”找灵感。“轻松的事大把人做,赚钱的事聪明人做,传承的事有心人做,我希望自己是那个有心人。”他说。

“台湾是故乡,广东是家乡”

“要不是遇上我老婆,现在我估计在台湾开Uber呢!”林俊亿说起太太苏少华,眼里满是笑意。2021年,林俊亿因永庆坊店铺的财务纠纷焦头烂额,作为广州有名的律师,苏少华成了他的“法律救星”。两人一来二去聊案子,结果聊出了爱情火花。

林俊亿(左)和太太苏少华(右)

2023年,两人领了结婚证。苏少华陪着林俊亿二次创业,在荔湾湖畔开了家名叫“一点潮”的非遗文创店。如今,这里成了台湾同乡在广州的“必打卡点”,不少初来乍到的台湾同胞都爱来店里“拜码头”,听林俊亿唠家常,跟着学扎染。

台湾同胞在林俊亿的非遗文创店打卡

回忆恋爱经历,林俊亿自己都觉得像演台剧。“我在上下九摔了一跤崴了脚,正坐在路边干着急,她刚好为案子打电话过来。一听我受伤没人照顾,直接说家里有空房间,邀我去住。我也没别的办法,厚着脸皮就答应了。”

更有趣的是,林俊亿第一次去岳父岳母家吃饭,岳母礼貌地留他吃饭,没想到他大大方方地应下了。后来岳母总拿这事打趣他,“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实诚的!”好在林俊亿用一套亲手制作的精美香云纱“贿赂”丈母娘,顺利“通关”。

说起婚后生活,林俊亿拍拍肚子笑出声:“结婚后我胖了14斤!外母天天变着花样煲靓汤,朋友都说我现在活脱脱一只‘台湾功夫熊猫’!”

从初到大陆逐梦的台湾青年,到如今扎根30多年的“新广东人”,林俊亿感慨万千:“好多人问我,台湾和广东对我意味着什么?台湾是我的故乡,广东却成为我的家乡。尤其是遇见我老婆后,我在大陆才真正有根,有家了……”

总监制 | 任天阳

总统筹 | 林海利

总执行 | 胡泉

策划执行 | 蒋铮

统筹执行 | 李国辉

文案 | 戚美青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监制 | 梁克毅

导演 | 孙语晗

编剧 | 戚美青 孙语晗

制片 | 张裕昕

摄影 | 王子桐 林清石 邓鼎园

剪辑 | 方浩

声音工程 | 李峰烁

出镜 | 林俊亿 苏少华 苏嘉欣 谭靖榆 王秋霞

设计 | 余梓涛

包装 | 黎杰文

分发 | 戚美青

合作单位 | 广州台湾青年之家

出品 |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