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基地”为民企省下百万投入!网安人才基地打通企业从人才培训到业务发展“最后一公里” | 我为民企办实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17:34:00    

一个瞄准网络和数据安全赛道的民营企业,在业务发展的路上,被“场地”绊住了脚。自建成本太高、租赁选择又少,怎么办?

在济南高新区,一家名为山东九州信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网安企业,就曾面临这样的困境。

而转机,来自济南高新区齐鲁软件园在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一次主动的策划和“上门问需”。

企业培训业务扩张遭遇场地瓶颈

山东九州信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省重点网络安全企业,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瞪羚”企业。从2016年起,公司开始为社会提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竞赛服务。

“近十年来,我们通过技能培训、认证考试、网安大赛等形式,累计培养、挖掘了近万名网络安全技能型人才。”山东九州信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崔煜华介绍。

随着各行业领域及高等院校对网络安全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增加,九州信泰的网安人才培养业务也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不断规范和丰富的培训场景,对网络安全培训的场地的标准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实战型人才培养涉及理论培训、认证考核、安全竞赛、实战演练等不同场景,对场地和基础设施环境的要求也不一样。

公司面临两个选择:租赁或自建。

“之前我们投资建设的培训中心无论是场地规模还是功能区域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要求,如果通过租赁方式进行,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能够提供标准化场地的商业机构,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市面上能够符合网安特色要求的商业化场地也比较少,并且也很难为我们承诺能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崔煜华说。

如果投资自建,建设新的培训基地,那么前期一次性至少需要投入100万-200万元,并且每年场地的持续运营费用也需要几十万元,在没有培训业务时也会存在空置浪费的问题。“因此,符合网络安全技能型人才培训要求的场地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在网安人才培养业务发展上的瓶颈之一。”

建公共基地,为企业“减负”

2022年,济南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齐鲁软件园(信通园)承担具体的建设任务。

“我们工作的重要起始点,都源于对企业的需求调研和对企业业务的理解。”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科技信息部部长助理黄刚表示,“目前试验区的核心网络安全企业有140多家,产业规模达到100多亿元,约占全省的一半以上,这样集中的一个规模,非常需要一个公共服务的平台和基地。”

在基地建设前,齐鲁软件园多次组织调研,走访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主管部门,集中了解大家关心的共性问题。

人才问题是其中最紧迫的需求之一。网安企业招来的人“不好用”,本地人才考取某些资质还要奔波外地。

“我们发现大家希望本地能有一个针对网络安全人才的培训、校企对接和企业演练的公共场所。”黄刚说。

基于这一需求,齐鲁软件园策划并建设了一个公共性、公益性的网安人才培养基地,于2023年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

企业省下百万成本,激活发展新动能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这个基地为网安企业提供了多功能、设备完善的标准化场地和配套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企业所承担的例如医疗、能源、金融等各个领域的攻防演练,安全保密的培训活动,还有日常和高校之间的项目实训,加上我们还有一个认证的全国的认证的培训中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黄刚介绍。

“基地帮我们省下了基地建设费用一二百万元,”崔煜华算了一笔账,“每年还节省了运营成本二十余万元。”企业只需根据实际使用场所和时间支付基础运营费用,价格不到市场价的1/3。

基地充分结合了网络安全领域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点,设置了功能多样且设备完善的标准化场地环境和配套基础设施,为网安企业各类人才培养和对接活动提供一条龙服务。

企业节省的自建场地的高额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可以持续投入到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和技术研发提升等核心业务发展上,极大地促进了人才培养效率和企业业务的提升。

崔煜华告诉记者,基地建设完成后,试验区牵头成立“网安试验区政校企联合培养中心”,九州信泰成为第一批入驻的网络安全企业。这个联合培养中心汇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构建了一个网安人才生态体系。

“像山大等高校都在联合培养中心里,大家可以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崔煜华表示,“学生培训后拿到资质,更容易找工作;企业也能更便捷地获得贴合需求的人才。”

目前,该基地举办70多场大型活动,还有更多零散的企业自发性活动。无论是学校的合作项目开发,还是企业的临时办公和课程开发,都能在这里找到空间。

懂产业需求,做有温度的专业服务

“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和有温度的、细分领域的专业化服务,本身就是我们软件园这么多年来的灵魂。”黄刚说。

除了提供办公场地、工商注册和政策服务外,园区更注重针对不同行业,如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网络安全、集成电路等,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人才保障、融资服务和市场对接等深度服务。

“我们每天都要和企业不断沟通,了解需求,懂产业发展,才能让园区的服务更有温度、更深入。”黄刚表示。

作为园区工作者,他感到骄傲的是,“很多产业都是从0开始,我们有幸参与其中,陪伴企业和创业人才一步步长大、发展起来。”

园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平台和枢纽,串联起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贯通从科学研究、技术成果转化到企业孵化和加速发展的全链条,实现在高新创业、高新成长、高新上市的生态体系。

“我们把产业细分后,可以形成更好的放大效应,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黄刚说。

不是简单提供补贴或政策倾斜,而是深入企业一线,精准抓住痛点,用共享式的平台思维和生态构建,为民企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可扩展解决方案。这种源自需求、终于落地的服务模式,正成为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记者:曹茜 编辑:韩璐莹 校对:汤琪

相关文章